大自然中有很多身着“彩衣”的鸟儿。披着华丽外衣的雄性极乐鸟;拥有一身梦幻蓝紫色羽毛的红嘴蓝鹊;头顶翠绿,拖着颜色鲜艳美丽尾屏的孔雀;还有身着黑白相间燕尾服在天空中尽情飞翔的燕子。那么,为什么大自然会赋予鸟儿绚丽的羽毛,它们又有什么奥秘呢?
其实,鸟类羽毛所具有的颜色和色彩,主要取决于羽毛含有的色素体及其内部结构。羽毛的色素颗粒可随羽毛的形成进入到不同部位,从而与其内部结构等因素一起决定羽毛不同的颜色。羽毛颜色总体分为由化学物质产生的色素色和由物理结构产生的结构色,其中色素有三大类:黑色素、类胡萝卜素以及一些非常见的色素。常见的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广泛分布在鸟类的羽毛中,是形成鸟类羽毛颜色*主要的色素。
一些鸟类的羽毛中还存在特殊的色素,非常见的色素通常是某些物种所特有的,如鹦鹉羽毛中的红、橙、黄色色素,*企鹅和马克罗尼企鹅羽毛中的荧光黄色β-防御素,蕉鹃羽毛中的铜尿卟啉红色色素,以及其他一些鸟类羽毛中红、橙、黄、棕色的卟啉类、蝶呤类色素。
*于羽毛的作用,*容易想到的,自然是飞翔——翅膀和尾部的羽毛是鸟类飞翔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全身披挂的独特造型,使鸟类的身体轮廓呈流线型,也能够减少飞行的阻力。而另一方面,鸟类漂亮的羽毛还具有自我保护、求偶及信息传递的功能。
当你在动物园中看到一只美丽的孔雀展开色彩绚丽的尾屏,高傲地踱着步,别再认为它是在向你炫耀:“你看,我多漂亮!”而是它在使尽浑身解数来吸引雌性孔雀的青睐,求得芳心。
用自己美丽的羽毛来寻求配偶似乎是鸟类的天性,可是为什么雌性鸟类的羽毛相较于雄性鸟类更加“朴素”呢?原来,这就是进化上的“用进废退”原理。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雌性鸟类羽毛的颜色没有用武之地,控制羽毛颜色艳丽的基因也就丢失或者失活了。另外,雌性朴实的羽毛,也有助于它们和幼雏隐蔽,不容易被天敌发现。
水疱病一般多发生在小香猪的身上,不过有时候在做动物租赁活动的时候也要做好预防接种的措施,下面带领大家了解下这一种疾病。
由动物水疱病病毒引起的动物急性传染病,主要恃征是蹄部、口部、 鼻端和腹部、乳头周围皮肤发生水疱,病状与口蹄疫很相似,但对牛、 羊不致病。
动物租赁水疱病的预防接种措施
一、 病原
动物水疱病病毒,属微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对乙醚不敏感,与 口蹄疫病毒、水疱性口炎和水疱疹病毒无交叉免疫反应。该病毒不耐 热,在低温中可长期保存,在污染动物舍中存活8周以上,病动物肉腌制 3月后仍可检出病毒,剂以氨水较好,1%过氧乙酸作用60min可 使其灭活。
二、 流行特性
病动物、潜伏期和病愈带毒动物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粪、尿、水疱液、 奶排出病毒。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可通过粪便、屠宰病动物 污染周围的环境、未经煮沸的泔水等,经消化道黏膜、呼吸道黏膜和 损伤。在自然流行中仅发生于动物。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 率20%〜100。杯等。
动物租赁水疱病的预防接种措施
三、 病状与病变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5d。临床症状可分为典型、温和型 和亚临床型(隐性型)。
典型的水疱病,其特征性的水疱常见于主趾和附趾的蹄冠上。部 分动物的病变部因继发感染而成化脓性溃疡。水疱也见于鼻盘、舌、
唇和母动物乳头上。温和型(亚急性型),只见少数动物只出现水疱,病 的传播缓慢,症状轻微。亚临床型病动物不表现症状,但能排出病毒。 水疱病发生后,约有2%的动物发生系统紊乱,组织学检查显 示病变为非化脓ttM膜炎和脑脊髓炎。
四、 诊断
动物租赁水疱病的预防接种措施
临床症状无法鉴别动物水疱病、口蹄疫、动物水疱性疹和动物水疱性口 炎,因此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加以区別。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1 〜2日龄和7〜9日龄乳小鼠接种、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荧光抗体试验。 此外,放射免疫,对流免疫电泳,中和试验都可作为动物水疱病的诊断 方法。
五、 防制
防制动物租赁水疱病很重要的措施是加强检疫,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向主 管部门报告,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实行隔离封锁。对疫区 和受威胁区的动物只,可釆用被动免疫或疫苗接种,以后实行定期免疫 接种,国内外应用豚鼠化弱毒疫苗和细胞培养弱毒疫苗对动物免疫,其 保护率达80%以上,免疫期6个月以上。
动物租赁前应不断的做好防疫疾病的措施,特别是一些常见的传染病,今天我们来说一下小香猪常见的蓝耳病,供大家了解。
由动物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动物的接触性传染 病,又称为蓝耳病,主要特征是发热、繁殖机能障碍和呼吸困难。高 致病性动物蓝耳病是由PRRSV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 病,仔动物发病率可达、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动物流产率可达 30%以上,育肥动物也可发病死亡。
一、 病原
动物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 炎病毒属,单股RNA病毒。PRRSV分为两个亚群,A3E群(欧洲原型) 和B亚群(美洲原型)。病毒在-70°C可保存18个月,4°C保存1个月, 37°C48h , 56°C45min完全失去感染力。
二、 流行特性
病动物、带毒动物和患病母动物所产的仔动物以及被污染的环境、用具都 是重要的传染源。动物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空 气传播、接触传播、精液传播和垂直传播为主要的传播方式。此病在 仔动物中传播动物中传播更容易。当健康动物与病动物接触,如同圈饲 养、频繁调运、高度集中饲养等都容易导致本病发生和流行。动物场卫 生条件差,气候恶劣、饲养密度大,可促进动物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 行。鼠类可能是动物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的携带者和传播者。动物是唯 一的易感动物。
动物租赁提前做好蓝耳病的防治
三、 病状与病变
(一)病状
人工感染潜伏期为4〜7d,自然感染为14d。本病的临诊症状变 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母动物:初期出现厌食、体温升高、呼吸急促、流鼻涕等类似感冒 的症状,少部分(约2% )感染动物四肢末端、尾、乳头、阴户和耳尖 发坩,并以耳尖发绀为常见,个別母动物腹泻,后期则出现四肢瘫痪 等症状,一般持续1〜3周,后可能因为衰竭而死亡。怀孕前期的 母动物流产,怀孕中期的母动物出现死胎、木乃伊胎,或者产下弱胎、畸 形胎,晡乳母动物产后无乳,乳动物多被饿死。
公动物:咳嗽、打喷嚏、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和运动障 碍、性欲减弱、精液质量下降、精量少。
晡乳期仔动物:被發且乱、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气喘或耳朵发坩, 有的有出血倾向,皮下有出血斑块,出现关节炎、败血症等症状,死 亡率高达60%。仔动物断奶前死亡率增加,高峰期一般持续8〜12周, 而胚胎期感染病毒的,多在出生时即死亡或生后数天死亡,死亡率高 达 。
断奶仔动物和生长肥育动物:厌食、嗜睡、咳嗽、呼吸困难,有些动物 双眼肿胀,出现结膜炎和腹泻,有些断奶仔动物表现下痢、关节炎、耳 朵变红(或一过性蓝色)、皮肤有斑点。病动物常因继发感染胸膜炎、 链球菌病、喘气病而致死。如果不发生继发感染,生长肥育动物可以康 复。
动物租赁提前做好蓝耳病的防治
(二)病变
肺呈胸腺样和肝样,不能萎陷(间质性M炎)。淋巴结显著肿大, 颜色深。胸腹腔和心包积水。死胎及生后不久死亡的弱仔动物,可见颌
下、颈下和腋下水月中,胸腹腔内有暗红色积液。
四、诊断
根据病原、传播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但 要注意与症状相似的一些病毒性传染病相鉴别,如流感、细小病毒病、 流f于a腹泻等。动物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病毒性传染病,确诊必须进行 血清学鉴定或病毒分离鉴定。
首次发病动物场在14d内出现下述临床指标中的2个,就可判定为 动物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疑似病例。
1 •母动物流产或早产超过8% ;
2. 死产占产仔数20% ;
3. 仔动物出生后1周内死亡率超过25%。
五、防制
参照(农医发〔2007〕12号)《高致病性蓝耳病防治规范》进行 综合防制,免疫可参照《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进 行。强制免疫操作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 要求
对所有动物进行高致病性动物蓝耳病强制免疫。为便于鉴別不同制苗 毒株,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到一个县区域内只使用一种高致病性 动物蓝耳病活疫苗进行免疫。
动物租赁提前做好蓝耳病的防治
(二) 免疫程序
规模养殖场按下述推荐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散养动物在春秋两季各
实施一次集中免疫,对新补栏的动物要及时免疫。
1. 规模养动物场免疫:商品动物使用活疫苗于断奶前后初免,4个月 后免疫1次,或使用灭活苗于断奶后初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初免后 1个月加强免疫1次;种母动物使用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150曰 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动物,以后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1次,•种公动物使用 灭活疫苗进行免疫,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动物,以后每隔4〜6个 月加强免疫1次。
2. 散养动物免疫:春、秋两季对所有动物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每月定 期补免。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养动物场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3. 紧急免疫: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健康动物使 用活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动物可以不进行加 强免疫。
(四)免疫效果监测
活疫苗免疫28d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在海上巡游,每个人都捂得严严实实的。来之前本想着南极气候酷寒,天气多变,时常伴随着暴风骤雪,但此行却一路风和日丽,感觉并不比北京的冬天寒冷。
今天我们这趟旅程是先巡游再登陆,前一批的乘客是先登陆后巡游,两批人给合理地分开,节省了大量时间让船上的一百多名游客更为地游览南极洲的美景。
巡游是寻什么呢?真的很精彩,一个是鲸鱼一个是海豹,而且我们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都是近距离地接触这些南极的“主人”,在野生环境下接触它们可跟在动物园里的感觉是一模不一样啊!
今天由于时间原因我就先聊一下海豹吧,说到海豹我必须先提一个问题,海豹、海狮、海狗、海象是怎么区分的?是不是有点发蒙?没错,我**次听到这个问题也是满脑袋里画圈儿。
对啊!这几种动物也就海象由于大块头和长长的獠牙好认一些,那三种动物有什么不一样呢?为什么外形我看着基本一样的动物却用狮子、豹子、狗的名称加以区分呢?
要说是由于豹子表皮的斑点?狮子和狗表皮怎么区分呢?是不是按照个头大小分出海狮、海豹、海狗呢?显然也不是这么回事?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好,咱们先换个话题。
咱们先把已经能一眼就认出来的海象给说明白,其实我现在所在的南极根本就没有海象,和北极熊一样,海象和它都是生活在北极的动物。
我在去北极极点的旅程中亲眼近距离见过一堆海象,它们懒洋洋地趴在冰面上晒太阳,慵懒、笨拙、肥胖是它当时给我留下的所有印象。
海象的优势就是体重,还有皮糙肉厚的表皮,即使北极熊闯过来,只要小海象位于海象群*中间的位置,它们基本上不用担心北极熊会把它们怎么样。
我在北极也近距离见过北极熊,它那个大爪子的指缝儿里,每一个的钩子都如钢铁一般厚实坚硬,遇到海豹只需一个巴掌,海豹立刻鲜血崩出昏死过去。
在冲锋艇上近距离观赏海豹
但北极熊的钢爪对待海象皮来说就明显不够用了,海象皮不但皮糙还很肉厚,北极熊想凭着爪子撕开海象还真不太现实。饿极了的北极熊也会攻击海象,专找海象群里相对年轻一点、个头小一点的海象。
如果海象不想与北极熊纠缠,就集体开始挪动庞大的身躯,蠢笨地向着大海里游去。别看海象在陆地上极为笨拙,但只要一进入海里立马儿像换了一个物种一般,闪转腾挪极为利索。
海象一般能在水中潜游20分钟,潜水深度达500米,个别的海象可潜入创纪录的1500米的深水层,大大超过了一般军用潜艇,后者*多可下潜 300米。海象在潜入海底后,可在水下滞留2小时,一旦需要新鲜空气,只需3分钟就能浮出水面,而且无需减压过程。
1500米的深海压力怎么也得150个大气压吧?海底1000米的压力就足能让木头的体积压缩到一半,这么一个“肉滚子”是怎么抗住如此大的压力的?还有就是这么大的压力下得提供多少血液才能维持生命?
海象之所以具有如此惊人的潜水本领,主要得益于它体内极为丰富的血液。一头体重2-4吨的海象,血液占整个体重的20%,也就是说800到1600斤的血液在海象笨拙的体内流动着!
而人类的血液,仅占体重的7%,比海象少了近2/3,别说人的血液了,直接拿人的体重比都没法看,四到八个200斤的壮汉加起来不过才是海象身体里血液的重量!让人简直无法想象。
乘着冲锋舟开始巡游
好了,可以说回海豹、海狮、海狗的区别了。先说海狮和海豹的区别,海狮外观和海豹*大的区别就是有耳朵,而海豹没有,英文海豹就叫无耳海狮。
再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就是在动物园看海洋馆里的表演,那个能顶球的就是海狮,因为海狮有脖子所以能顶球,海豹没脖子所以不行。还有就是海狮是鳍,海豹是爪。
这两个分清了就可以再把海狗加进来,海狮和海狗*好分的一点:海狮在岸上走路时左右脚交替,海狗在岸上是左右脚并排一起迈步,跟跑一样。
形象点的描述就是海狮在岸上走路是左右摇摆,有点像企鹅。海狗则是前后摇摆,就跟海象一样。所以自然纪录片里那种在岸上像马一样大踏步追企鹅的都是海狗,**的例外是非澳海狗,就是国内水族馆养的*多的那种海狗,是和海狮一样,左右脚交替走的。
从长相上,所有海狗吻部都尖,而且胡子更长更弯,一般耷拉在吻部下面,所有海狮吻部都钝。不过别被它们萌萌的样子给骗了,它们的口腔含量很高,被咬一口可不是闹着玩的。
海狮的后脚能向前弯曲,使它既能在陆地上灵活行走,又能像狗那样蹲在地上。而海豹的后肢却是恒向后伸,不能朝前弯曲,故不能在陆地上步行。